作为检验城市管理工作成效的金标准,紧盯群众身边的问题和需求,集中开展群腐整治行动,以“小切口”推动城市治理“大文章”,用“小服务”带动城市面貌“大变化”。
施工围挡既是保障市民出行的一道“安全墙”,又是城市的一面“形象窗”。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将施工围挡治理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,建立“需求由群众提出、方案由群众评审、过程由群众监督、成效由群众评价”的全流程体系,积极听取群众意见。当地探索设立“通透式围挡”,便于群众随时监督围挡内施工情况。按照“应拆尽拆”的原则,分类施策,减少围挡“挡期”。全面解决施工围挡管理中存在的“占大建小、围而不建、超期占压、设置不规范”等问题,为群众安全畅通出行提供保障。
为给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做好服务保障,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对照“有统一标识、有固定场所、有完备设施、有管理制度、有人员管理、有地图可查”的“六有”标准,联合工会等组织为城市驿站配备基本设施,使城市驿站实现“冷可取暖、热可纳凉、渴可喝水、累可歇脚”。同时,规范城市驿站信息公开,将服务内容、开放时间、管理人员姓名、电话等内容在驿站外悬挂;驿站内张贴管理制度等内容,并纳入区级监控平台,不断提升设施使用效率。目前,郑州市212座城市驿站(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)对全市各行各业一线户外劳动者开放,城市驿站成为户外劳动者和市民们的爱心亭、服务点、充电站。
高考季,为给广大考生营造良好备考及考试环境,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提前部署、周密安排,从规范校园周边市容秩序、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入手,全力做好高考服务保障工作。对考场周边重点区域、重点部位加强环卫精细化管理,开展“伴随式保洁”,做到专人值守、不间断巡回保洁,为考生营造干净整洁的考试环境;通过与企业面对面座谈、与市民零距离沟通、发放倡议书等方式,引导企业、商户和广大市民在高考期间主动按下“静音键”;加强对校园周边占道经营、车辆停放的引导规范,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,确保考点周边交通顺畅。此外,深入学校、考场周边的综合体、餐饮场所、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服务,对燃气管道、阀门、灶具及用气设备接口处进行检查,确保燃气设施安全运行,为学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。
今年7月7日至9日,郑州市出现暴雨、大暴雨。全市平均降水量135.9毫米。面对入夏以来最强降雨,郑州市城市管理局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,坚持“技防、人防、物防”三防并举,“汛前、汛中、汛后”全程把控,“人机物”提前到岗到位、汛中持续做好防汛巡查,全面做好防汛应对。
为确保安全度汛,郑州市城管系统派出170支、共计6427人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,220余台防汛车辆、67台移动泵车、1625艘冲锋舟、409艘橡皮艇、2163台汽油发电机、315.9万条编织袋等物资均到岗到位。市政环卫方面,全面及时清除影响收排水设施运行的杂物,对易积水区域等安装防护框,隧道开展24小时防汛值守;严密监控河道水位上涨情况,“两河一渠”橡胶坝根据城市闸坝调度全部有序塌坝运行;开展重点巡查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,避免路灯、广告和行道树倒伏造成的堵路、砸车、伤人等发生;建立供水、供气、供热、污水处理企业的防汛联动机制,督导行业全面做好防汛备汛;运用“制度+科技”手段,实现数字城管对152个道路积水点、12条隧道、30座桥涵、28条明沟等重点点位的感知和调度。
近期,郑州市城市管理局联合自来水、电力、燃气、热力、市政等单位一同前往中原区湖溪苑项目开展踏勘。据了解,该项目现已临近交房,108户居民明年即将入住,为保障业主顺利入住,踏勘现场确定接入方案,首次实现了郑州市水、电、气、暖、排水一次性联合报装。目前,郑州市已实现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“一件事”的网上联审联办工作,全市水电气热网企业和外线接入事项已纳入工改系统,完成审批流程整合,将原先的6个事项、12个业务办理项集成为“一件事”,申请表单由6个减为1个,办理环节由30个减为5个,讨论次数由5次减为0次,办理时限由36个工作日压减为5个工作日。
郑州市的地下管网超过2万公里,这些地下管网犹如城市的“毛细血管”,维系着这座1300万余人特大城市的运行。其中,不少管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,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。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探索通过建立政府、企业和社区联合党支部的形式助推老旧管网改造工作,陆续成立了30余个临时党支部,建立了涵盖城管等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审联批制度,形成“党建+专项治理”“网格化+专项治理”和水、气、暖、排水联审联批、同步改造等独具特色的治理工作新模式。借助信息技术,建成智慧系统,实现管网数据可视化。创新使用点状施工,顶管作业,减少破路、围挡对交通的影响,兼顾工程效率和便民利民。截至目前,累计推进燃气、供水、供暖和排水四类管道“四管同改”共计1022.14公里,为特大城市推进城市管网改造积累了经验。